logo

时代拖延症

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,工业革命的到来,催生出了“脑力劳动者”——办公室职员。他们工作于一栋栋办公楼中狭窄的格子间,遵循着泰勒主义的工作流方式,以脑力工作结合集体协作的方式,推动着一种新职业时代的到来。不同的个体聚集到了一起,他们创造和实施新想法,员工个体的素养决定组织形态的呈现,人与人、人与集体之间建构起了一种亲密又疏离的特殊关系。

 

与机器一致,工业化时代的职员一样依赖技术和工具:噼啪作响的打字机、奋笔疾书的纸与笔、日积月累的厚重文件档案、时时刻刻出现又迅速消失的便利贴……这些具象的在手工具、抽象的工作感受,构成了职员真实无比也切实触及的办公室景观。彼时彼刻的技术与工具,加强了我们与自身思考的连接和他人的联系,肯定了创造的价值与意义,因而肯定了人性。

 
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我们的生活和方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。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·弗里德曼(Thomas Friedman)曾提出,2007年是一个历史的重要拐点,智能手机、硅芯片、软件、互联网的集结,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,他将之形容为“超新星”(The Supernova)。在信息时代这一波迅猛发展的技术革命中,技术释放出的非凡能量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职场工作习惯,无线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技术能力的进步,让我们加速实现了“去纸化”、“去笔化”的便携式工作状态,就连交流、协作也可被移植至线上进行——我们自有形的空间正逐渐迈向无形的“无处不在”,那些存在于物理世界中的工具,以及因面对面协作交流时产生的情绪流动,日渐成为了数字世界的生冷编码以及毫无生气的扁平图标。如今,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又在迅猛地袭来,工具不再仅仅只是工具,将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支配者:人为技术所用,成为了技术体系的职员、附属,甚至是它的手段,更有可能将会被它无情地取代。

 

布莱恩·阿瑟(Brian Arthur)说:“我们对技术下意识的反应是,我们并不排斥技术。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;技术对我们成为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。”然而当只需敲入一连串关键词就能借助娴熟的AI技术生成一幅幅“独具特色”的画作和一篇篇“恰如其分”的文章,当随身携带的轻便电子阅读器日趋取代书籍占据的书桌空间,当纸上涂写绘画成为了一种奢侈,当电脑程序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推演过程、创作作品……内心深处的不安让我们驻足于科技革命的十足路口不断徘徊,试图回溯过往,怀恋那个曾经与物、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保守时代,于是我们尝试摁下暂缓键,从时代飞速的节奏中脱身而去,成为“时代拖延症者”。

 

STAFFONLY 2024春夏系列以“拖延症”(Procrastinating Progress)为主题,旨在立足于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浪潮中回望前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,并与STAFF们的亲身实践经历结合,重新审视自身之于时代洪流中创作者的身份与意义,详解具象实体工具的艺术化抽象诠释。

 

提炼于系统网格和十字参考准星概念的格纹花型,其线索挖掘自对过往创作的思考与探索;灵感源自修改痕迹、标准指引的定位贴纸成为了设计中关键构成的标记,是对“进行中”状态的细致描述;开放式的设计结构用于体现一种“未完成”的工作状态,借此记录和保存过程中稍纵即逝的创作痕迹;受线圈本启发的规则孔洞、裁片之间的金属环,点缀于面料同样效仿自活页纸张的衣服之上;原本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二维文件夹图标被转化为三维立体的配饰,以此佐证了以创作为介能够实现不同维度的跨越;蛛网密布的钉珠纹理,从古早电子仪器的集成电路板中获得启发,构成了如同从中心处理器发散而出的网状连接形态;上下颠倒且可翻转的结构,则用来形象描述滞留和反复的心理状态转换……这些蕴藏深意的设计元素皆是STAFFONLY在面对数字技术革命狂潮袭来时关乎创作本质、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思考的转译——强大到难以抗拒的数字科技无法泯灭我们对生命和人性的厚爱。

 

本季秀场是集结了逻辑和灵感的思维网络的具象实现,整体概念如同是将一次创作过程的事无巨细的公开展示,旨在再度重申丰富的思考和创作于当下的重要性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模特以正反方向行进或倒退,指涉的是那群身处时代巨流中的拖延滞后者,他们徘徊于当下与过去的时间缝隙中,拥有着无畏于世殊时异的勇气,创造思考带来的生趣。

 

我们需要情感,需要创作,需要意义。无论如何时移世换,即便是在这个“内卷”早已习以为常的数字科技时代,人心的温度、人意的丰富、人性的创作依然弥足珍贵。